吃苦并不是指农村体验、打扫老人院、森林探险之类的所谓‘锻炼’,我说的苦,是心灵上的痛苦。草莓族的软弱,不是因为他们物质生活过得太好,而是因为他们受到的冲击太少,所以茁壮不起来吧。
我自己,也是半草莓。
在我们的年代,衣食住行无忧,要说受过什么挫折,大不了不是被老师羞辱、考试考不好、找不到高薪工作、失恋……全部,都与性命无攸。但我们说这些很痛苦,非常痛苦,痛苦得要死了。为什么?因为在我们的生命里,比这些更严重的难题,几乎不可能到来。无从体验,于是‘痛苦’的标准降低了。
社会近年来提倡‘个人自由’。如果你觉得痛苦,不要委屈自己,换工啊。退出啊。换学校啊。分手啊。离婚啊。
对啊,痛苦的话,就不要忍下去了。那是我们对容忍家庭暴力的妇女说的话,但曾几何时,这种‘保护自我’的说法,被大家滥用,人们变得动不动就说:我忍无可忍了!
也不管,忍下去之后,发现那些小苦,其实会回甘,而且滋味无穷。
也不管,忍下去之后,发现那些小苦,其实会回甘,而且滋味无穷。
害怕痛苦的我们不快乐。我们空虚。我们以为那是自由,事实上恰恰剥夺了我们完整生命的机会。崎岖的山路尽头有绝美的风景,我们却受不了被尖锐的石头割得伤痕累累,而选择了让自己轻松的途径。
遇到小挫折,我们却觉得它大得像铺天盖地的阴霾,于是消极的躲起来、调头走。
社会没有变得更容易使人发疯,是我们自己太容易发疯了。我们尚且如此,下一代会如何呢?
他们是被社会栽培出来,更少机会吃苦,更‘崇尚自由’的人啊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