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正好在愚人節掃墓,想像阿爺收到寶箱時強烈懷疑裡面是空的,然後為了老人家的面子,堅持不打開證實,以免我們在上面笑他“哈我騙到你了”。

我都快忘了清明掃墓也有踏青的意思,天氣好得我們就像是特地出來野餐似的,大家說說笑笑,興高采烈地掃地除草、上香燒寶。課文說,掃墓該是件嚴肅的事,打打鬧鬧不尊敬祖先;但我們熱鬧,並誠心地希望阿爺看到我們如此融洽,九泉之下更欣慰,這樣不是比板著臉孔默默做阿四好嗎。
班上有些孩子說他們不敢去掃墓,因為墓地裡陰森森的。大概都怪電影和故事把墳墓和死亡的恐怖誇大。雖然我也是受害者之一,但只要不是夜晚,去爺爺的墓地拜祭,有股莫名的親切感,好像那裡就是老家的其中一間宅子。
回家後把掃墓的照片上載到臉書家族群組,讓無法參與的人不那麼遺憾。是的,遺憾。雖然阿爺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過世了,對他也沒什麼印象,有幾年因為在外求學的關係錯過一年一次拜訪他的機會,卻覺得很不甘願。
也許不是因為想看阿爺,而是期待那難得的家族聚會吧。
阿爺沒有過愚人節
回复删除你又懂。
回复删除